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電影《魂斷藍橋》觀后感 800字,魂斷藍橋觀后感1000字作文,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魂斷藍橋的影評
魂斷藍橋》在美國電影史上不算出眾,卻是美國電影在中國成功的典型范例。成功指的不僅僅是票房,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深遠影響。但凡喜歡看電影的中國人,一提到美國經典電影,很難忽略掉《魂斷藍橋》,而它也是我愛上好萊塢電影的原因。電影以二戰作為序曲,由羅伊的回憶帶我們回到一戰的倫敦。同樣的滑鐵盧橋,伊人已逝,戰爭卻還在繼續,不禁令人唏噓。
那是在空襲時,羅伊偶然幫助了美麗的芭蕾舞演員馬拉,兩人相談甚歡。影片前半部分洋溢著愛情片慣有的浪漫主義傳奇色彩。羅伊看馬拉演出、之后甜蜜約會、次日即在雨中求婚……不知有多少女孩對這一幕印象深刻,即使許多年后,杰克和羅絲在泰坦尼克號上飛翔,也沒有像羅伊的求婚那樣打動我。費雯麗像小貓一樣害羞迷人,好像一點撥就會融化,當她既驚喜又緊張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羅伊時,又像一只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亂撞;羅伊像小熊一樣可愛陽光,好像擁著愛人就是擁著全世界,白馬王子既純真又成熟的心靈,既溫柔又霸道的求婚,讓觀眾和馬拉都一起興奮不已。當他們接吻時,那幸福的神情,讓還在童年的我,就似乎明白了,情人的吻應該是很溫暖、很美妙的吧。
可是,當部隊提前開拔,兩人還來不及結婚,甚至來不及告別后,整個故事就倒向了悲劇的一面。先是失業,后是馬拉以為羅伊陣亡,接著是淪為應召女郎??粗粋€清純女孩成了妓女,觀眾的心都揪緊了。但最大的悲劇卻在于,陷入骯臟的泥潭后,那個昔日的純潔愛侶,那段純真年代的最佳見證--羅伊回來了!
馬拉和羅伊太相愛了,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會造成悲劇。深愛一個人,會看不見對方的缺點,認為對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許多人在愛人面前會緊張,這很正常?;ハ嗌類?,則意味著雙方皆是如此情緒,緊張到箭在弦上,不該說的話會說,不該做的事會做,簡直處處自擺烏龍,所以相愛至深的兩人如果不想最后鬧到互相傷害的地步,就一定需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見多識廣、經歷生死的羅伊做得很不錯,但溫柔敏感的馬拉在這方面就有明顯欠缺了。
我們設身處地為馬拉想想:如果你深愛一個人,一定希望自己在對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實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愛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范,但你自己明了,如果他有一天發現了你的過去,他會失望,甚至可能會輕視你。你能忍受嗎?一個你深愛、曾經也深愛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壞的一面。然后,他贊賞的、愛慕的、渴求的目光演變為鄙薄的、后悔的、漠視的……任何人想到這兒,都會寒氣陣陣襲來。
在愛情中,有一種情緒叫“先發制人”--“我知道這人一定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裝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樣子?!痹隈R拉的這種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強、好面子的人會采用差不多的方式--“我知道這人遲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裝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樣子?!边@是一種以傷害對方為結果,達到保護自己最終不受傷的方式,但馬拉不是這種人,如果她會的話,她就不是她了。
假如馬拉不那么愛羅伊,只是單純地想自己的生活會由此發生好的轉變,而不去想自己在羅伊心中會是怎樣的形象,她根本不會離開。而離開羅伊的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淪為妓女,一是由于生活所迫,二是以為愛人已死,心如死灰,貞潔也毫無意義。而現在,羅伊回來了,自己那顆純潔的心靈也跟著回來了,可不純潔的經歷卻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認為怎樣也抹不去。沒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戰爭造成了悲劇,性格也決定了命運,馬拉是柔弱的,惹人憐愛的,令人同情的,所以她的不幸賺來了無數觀眾的眼淚。
看到這兒,我們是不是會幡然大悟,為什么《魂斷藍橋》在東方受到的追捧遠比它的故鄉美國來得熱烈。因為故事中的貞潔觀念、門第觀念、一見鐘情、一生癡戀,簡直同中國傳統的才子佳人故事毫無二致?!痘陻嗨{橋》在中國的成功,不是因為它輸出了美國人的價值觀,恰恰相反,是因為它迎合了東方人的價值觀。
魂斷藍橋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魂斷藍橋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魂斷藍橋觀后感1 《魂斷藍橋》在世界電影史上被評為“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其經久不衰不僅僅在于悲劇本身的魅力,更是因為悲劇的無奈。影片的片名本身就具有悲劇意味,“藍橋“暗喻人間天上一相逢的美事,雖纏綿一時卻最終飄渺無奈,歸于虛無;”魂斷“男女主人公如曇花一現,彼此深愛卻最終黃泉相隔,魂斷夢縈。
在文學藝術賞析課上終于有幸看了這部電影,盡管在此之前我已經看過了《魂斷藍橋》的劇本,但不得不承認,看電影和看劇本的劇本感覺著實不同。導演以其獨特的視角,純熟的技藝向世人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歷史畫面,沒有氣勢磅礴的場面,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乎回憶的朦朧的視覺享受和心靈感觸,有的只是劇情中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愛的執著與堅貞信念……
在此,我簡單的描述一下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三個人物,也許文筆有些拙劣,但此刻的心情是誠摯的!。
瑪拉:美麗智慧與脫俗的她讓我感動的同時,也不得不讓我為之深深嘆息,盡管她有一段不平的人生經歷,但是自始至終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絲毫沒有貶值,沒有動搖。無論是當初的清純脫俗,還是后來因為命運的逼迫淪落風塵,無不給我一種堅強,堅貞與震撼。
洛伊:堅持不懈,他的堅決、勇敢、忠貞成為了評判好男人的標準,尤其是他向瑪拉求婚時說的那些話,更是讓我感動。盡管這對戀人相識僅僅只有兩天而已,但是他們的真情卻使愛情發展的自然而然,毫不做作。
凱蒂:瑪拉的好友,甘愿為了自己的朋友而付出一切。用她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中國有句古話: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吹絼P蒂之后我對這句話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友誼的偉大,人性的光輝。愛情,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古往今來有無數的男男女女在追逐、演繹。愛情,這個閃光的字眼,她射進多少青年人的心扉,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然而,什么是愛情的真諦?莎士比亞說:真正的愛情是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行動才是中心最好的說明?!痘陻嗨{橋》中的男女主人公也真是在用他們的行動,用事實向我們演繹了愛情的忠貞,詮釋了情感的真諦。我們為之感傷,為之動容。
也許藝術有一絲共性,那就是殘缺。如斷臂的維納斯一樣,《魂斷藍橋》的結尾,瑪拉在滑鐵盧上平靜的走向死亡,然而面容上所閃現出的凄美讓我心痛、讓我感動的同時也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的震撼與不解。我在想如果我是瑪拉,我會為心愛的洛伊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嗎?我想不會。因為那樣多少有些不負責任,洛伊是愛瑪拉的,而且是深深的愛、發自內心的愛。愛一個人就希望他(她)快樂的生活著。所以就算瑪拉不能和洛伊結婚,洛伊也渴望他能勇敢的活下去,快樂的生活。愛情的珍貴在于愛情本身,而并不在于是否能真正的走進婚姻的殿堂。也許瑪拉會說“洛伊,愛你,沒變,但我已不是昨日之我,無法承擔起那榮譽的徽章!”但我想說:“女人可以天真但不可以無知”,洛伊說過:一切都過去了,也就是說他可以接受你的過去,你在他心目中永遠如圣母瑪利亞一樣圣潔,因為他愛你。你走了,釋然了,然而多少次,洛伊手握你送給他的護身符獨自一人站在滑鐵盧的大橋上想你、念你?又有多少個暗夜里,他瘋狂的跳回那記憶的深淵妄圖尋找你的痕跡,哪怕是一絲絲、一點點,可結果卻只能如以往一樣一無所獲,只留下自己縮在黑暗的角落里抽著一支支寂寞的煙,孤獨的流著傷心的淚?……
最后我想代表洛伊向天堂的瑪拉說句話:“瑪拉,我愛你!這份愛從不曾因為歲月的流逝或周遭變化而有一絲改變,難得是,你已不知道我愛你,我卻仍舊孤自在世間為你苦苦守候,一生保持緘默,只為你———這樣一個讓我深愛的女子!”
魂斷藍橋觀后感2 老實說,我不太喜歡看外國電影,或許是因為文化差異吧,一直以來中國影視才是我的最愛,我覺得更有內容,也更為親近,我顯然已經習慣了國人的思維方式。如《天龍八部》之類的武俠,讓我非常癡迷,那是我們自己的童話。
但是慢慢的,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感覺到了自己思維的片面性帶給自己的不足,我開始逼迫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是一個十分繁雜的過程,也給自己造成了不少痛苦,畢竟自己不得不讓自己成了兩種乃至多種文化的校場,怎么可能會很輕松呢?顯然自己固有的`平衡已經被打破,但是也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去除了很多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偏見,如對西方文化的鄙視,對影視藝術的鄙視和偏見等。
到了今天,對于很多領域總算可以自認為比較中肯的看待了,不太會像從前那樣,隨口就言其優劣,因為我學會了敬畏,不再也不敢再妄下結論,這就讓我比較能夠以平常心去了解周圍的世界,某種程度上極大地減少了偏激,讓自己看問題的客觀性和正確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有了中肯而客觀的態度,再加上一點點決心和勇氣,我們便可以基本上做到“擇其善者而從焉”的第一步了,即分清楚何為善何為惡。
我最近看了些外國電影,心里有不少感想,這篇文章便是為《魂斷藍橋》而寫的,作為觀后感記錄下來。
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美國電影,講述了一個將軍與芭蕾舞女的愛情故事。兩個人因為空襲而相遇,在防空洞里算是相識了,之后是去看女孩表演,以及之后的很多小事情,讓兩人掉入了愛河。后來兩人打算結婚,卻因為戰爭被迫分開,女孩也因為違背老板娘的禁令,私自去送別情郎而遭解雇,失去了相對安逸的生活。后來將軍的在母親在兒子的囑托下見了女孩,卻一個意外讓女孩以為最近的情人逝世了,頓時精神崩潰,表現極其糟糕,將軍的母親憤然離去,而女孩的生活從此改變,到了最后的淪落風塵。但是事情并未由此結束,女孩后來常去火車站接客,意外遇見了將軍,兩人感情依然深厚,但卻因為女孩那段不堪的往事,讓女孩絕望到了極點,這是一種極深的愧疚?;蛟S是對愛情的極度渴望吧?女孩嘗試忘掉從前,和將軍一起過新的生活,那是她盼望已久的生活啊,她不想輕易放棄。一切都是那么順利,女孩得到了所有人的歡心,可就在一切都朝著讓人喜慶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女孩最終選擇了離開,當將軍找到她時,她x死在兩人最初相遇的藍橋之上,故事得以結束。
這部電影讓我深受感動,如果你也認真看過的話,我相信你的感受會與我相同,甚至更為強烈。我簡略說說自己的感受,算是對這份摯愛的贊許和羨慕吧,兩人雖未結果,卻有著持久的感人力量,以及散發出的悲劇之美。女孩是純真的,極其優秀的,這在舞臺上下都看得出來,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淪落紅塵,這是當時社會的印記和殘酷。將軍手里時常拿著一個長棍,不停地打來打去,這也讓我印象深刻,極其優秀的一個小伙,以及后來的舉動,讓我很是欽佩。兩人真可謂的天作之合,卻未得善果,這與社會關系頗大,社會的傳統思想是其致命殺手。女孩實在是太愛對方了,她是多么渴望幸福啊,但是她已淪落紅塵,已是不潔之身,配不上自己的情郎了,這是社會告訴她的,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所以選擇了死亡,為愛獻了身,其實哪里知道,對方根本就不會在乎這些呢,所以社會觀念才是幕后的謀殺者,當然這一死多少讓女孩的形象高大了不少,算是一個補償吧。影片中時常響起的那段哀婉凄美的音樂,也成了絕對的經典。
先說這么多了,這是一部絕對的經典好片,可以說的還有很多,但是只有你自己去體會,才會有更為深刻的印象,而她于我的意義,在于給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給我開了一個新的廣闊的世界。
魂斷藍橋觀后感3 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一部蕩氣回腸的感情經典之作,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感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感情絕唱,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它就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洛依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體裁的感情故事片《魂斷藍橋》。
——開篇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羅依·克勞寧(羅伯特·泰勒飾)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中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物,20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回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趕往劇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員瑪拉一命,臨分別時,瑪拉將她心愛的象牙雕的吉祥符送給了羅依,兩人自此成就了一段美麗的邂逅?,斃活檮F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與羅伊約會,在蘇格蘭民歌《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因羅伊行期推遲之故,他找到瑪拉,要和她立刻結婚??梢驗楫斕煲呀涘e過了教堂規定的結婚時間,兩人只好決定第二天再去??删驮诋斖?,羅依被召回軍營。第二天一大早,羅依便離開了?,斃畔铝搜莩鋈ニ土_伊,羅依安排了克勞寧夫人與瑪拉見面,讓瑪拉入住克勞寧家,?;氐絼≡?,笛爾娃夫人已經決定開除瑪拉,好友凱蒂為她求情也一同被開除了。就在瑪拉將與克勞寧夫人見面時,她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陣亡士兵名單中赫然寫著:羅依·克勞寧。她倍受打擊,因為失去了感情,她拒絕了克勞寧夫人的幫忙,并且因為深受打擊大病一場。期間好友凱蒂為了讓兩人很好的活下去而成為了妓女。病愈后的瑪拉也淪為了妓女,但是一次在車站拉客的時候,她卻見到了羅伊。兩人重逢讓她悲喜交加。應對羅依的愛,如已無力承擔,在到克勞寧家之后,善良的她最終向克勞寧夫人說出了實情,最后留了一封信給羅依后便離開了。羅依找到了凱蒂,并明白了一切,羅依決心要找到瑪拉,但未如愿。絕望的瑪拉獨立在滑鐵盧橋上,應對一隊軍用卡車,她迎上前去……在人群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著手提包和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
看完這個影片,早已滿面淚留。如眾多影評人所言:“女主人公不僅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感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在淚光中,回憶著電影中的一幕幕,我突然想到,這一切的結局,只因為女主人公做錯了一件事情。在我看來,就是這一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讓她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感情,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故事的杯具。
當她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了羅依陣亡的消息時,她的愛是那么的脆弱,她拒絕理解克寧勞夫人的幫忙,違背了羅依走之前的叮囑。她的愛沒能戰勝感性,戰勝死亡。要明白一個心中強烈牽掛和愛的人是不會輕易死在戰場上的。即使羅依死了,她該做的不是逃避,不是離開羅依的一切,相反的,羅依是克寧勞家獨子,羅依死了,作為羅依準妻子的瑪拉就應去安慰和照顧羅依的家人,共同期盼也相互扶持。而就是瑪拉這個“拒絕”的決定,讓一切都不對了。當在車站招攬生意的瑪拉,見到“已死”的羅依時,一切都已經晚了。當兩人緊緊相擁時,瑪拉滑落的晶瑩的淚滴中,所包含的不僅僅僅是喜悅、激動,摻雜的還有悔恨、無奈。正因為如此,自此至影片終,這淚都未曾離開瑪拉的雙眸。應對羅依的再一次求婚,瑪拉的心中比喜悅更多的卻是撕心裂肺的痛,而一切又錯在那一時。假如瑪拉能夠愛得更加堅定,她能夠聽從羅依的,放下包袱與克勞寧夫人一齊生活,那么當羅依“死而復生”時,那么一切都會是完美的,結局也就成了另一個完美的開始。
無論悲喜,電影,是源于現實而又高于現實,在這高于現實的電影中,卻也不乏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實。
魂斷藍橋觀后感4 老實說,我不太喜歡看外國電影,或許是因為文化差異吧,一向以來中國影視才是我的最愛,我覺得更有資料,也更為親近,我顯然已經習慣了國人的思維方式。如《天龍八部》之類的武俠,讓我十分癡迷,那是我們自己的童話。
但是慢慢的,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感覺到了自己思維的片面性帶給自己的不足,我開始逼迫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是一個十分繁雜的過程,也給自己造成了不少痛苦,畢竟自己不得不讓自己成了兩種乃至多種文化的校場,怎樣可能會很簡單呢?顯然自己固有的平衡已經被打破,但是也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去除了很多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偏見,如對西方文化的鄙視,對影視藝術的鄙視和偏見等。
到了這天,對于很多領域總算能夠自認為比較中肯的看待了,不太會像從前那樣,隨口就言其優劣,因為我學會了敬畏,不再也不敢再妄下結論,這就讓我比較能夠以平常心去了解周圍的世界,某種程度上極大地減少了偏激,讓自己看問題的客觀性和正確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確實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有了中肯而客觀的態度,再加上一點點決心和勇氣,我們便能夠基本上做到擇其善者而從焉的第一步了,即分清楚何為善何為惡。
我最近看了些外國電影,心里有不少感想,這篇文章便是為《魂斷藍橋》而寫的,作為觀后感記錄下來。
這是一部十分有名的美國電影,講述了一個將軍與芭蕾舞女的感情故事。兩個人因為空襲而相遇,在防空洞里算是相識了,之后是去看女孩表演,以及之后的很多小事情,讓兩人掉入了愛河。之后兩人打算結婚,卻因為戰爭被迫分開,女孩也因為違背老板娘的禁令,私自去送別情郎而遭解雇,失去了相對安逸的生活。
之后將軍的在母親在兒子的囑托下見了女孩,卻一個意外讓女孩以為最近的情人逝世了,頓時精神崩潰,表現極其糟糕,將軍的母親憤然離去,而女孩的生活從此改變,到了最后的淪落風塵。但是事情并未由此結束,女孩之后常去火車站接客,意外遇見了將軍,兩人感情依然深厚,但卻因為女孩那段不堪的往事,讓女孩絕望到了極點,這是一種極深的愧疚。
或許是對感情的極度渴望吧?女孩嘗試忘掉從前,和將軍一齊過新的生活,那是她盼望已久的生活啊,她不想輕易放下。一切都是那么順利,女孩得到了所有人的歡心,可就在一切都朝著讓人喜慶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女孩最終選取了離開,當將軍找到她時,她撞死在兩人最初相遇的藍橋之上,故事得以結束。
這部電影讓我深受感動,如果你也認真看過的話,我相信你的感受會與我相同,甚至更為強烈。我簡略說說自己的感受,算是對這份摯愛的贊許和羨慕吧,兩人雖未結果,卻有著持久的感人力量,以及散發出的杯具之美。女孩是純真的,極其優秀的,這在舞臺上下都看得出來,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淪落紅塵,這是當時社會的印記和殘酷。將軍手里時常拿著一個長棍,不停地打來打去,這也讓我印象深刻,極其優秀的一個小伙,以及之后的舉動,讓我很是欽佩。
兩人真可謂的天作之合,卻未得善果,這與社會關系頗大,社會的傳統思想是其致命殺手。女孩實在是太愛對方了,她是多么渴望幸福啊,但是她已淪落紅塵,已是不潔之身,配不上自己的情郎了,這是社會告訴她的,無法理解這個現實,所以選取了死亡,為愛獻了身,其實哪里明白,對方根本就不會在乎這些呢,所以社會觀念才是幕后的謀殺者,當然這一死多少讓女孩的形象高大了不少,算是一個補償吧。影片中時常響起的那段哀婉凄美的音樂,也成了絕對的經典。
先說這么多了,這是一部絕對的經典好片,能夠說的還有很多,但是只有你自己去體會,才會有更為深刻的印象,而她于我的好處,在于給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給我開了一個新的廣闊的世界。
魂斷藍橋觀后感5 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一部蕩氣回腸的愛情經典之作,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它就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洛依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體裁的愛情故事片《魂斷藍橋》。
——開篇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羅依·克勞寧(羅伯特·泰勒飾)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中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物,20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回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趕往劇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員瑪拉一命,臨分別時,瑪拉將她心愛的象牙雕的吉祥符送給了羅依,兩人自此成就了一段美麗的邂逅?,斃活檮F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與羅伊約會,在蘇格蘭民歌《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
因羅伊行期推遲之故,他找到瑪拉,要和她馬上結婚??梢驗楫斕煲呀涘e過了教堂規定的結婚時間,兩人只好決定第二天再去??删驮诋斖?,羅依被召回軍營。第二天一大早,羅依便離開了?,斃艞壛搜莩鋈ニ土_伊,羅依安排了克勞寧夫人與瑪拉見面,讓瑪拉入住克勞寧家,?;氐絼≡?,笛爾娃夫人已經決定開除瑪拉,好友凱蒂為她求情也一同被開除了。就在瑪拉將與克勞寧夫人見面時,她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陣亡士兵名單中赫然寫著:羅依·克勞寧。
她倍受打擊,因為失去了愛情,她拒絕了克勞寧夫人的幫助,并且因為深受打擊大病一場。期間好友凱蒂為了讓兩人很好的活下去而成為了歌女。病愈后的瑪拉也淪為了歌女,可是一次在車站拉客的時候,她卻見到了羅伊。兩人重逢讓她悲喜交加。面對羅依的愛,如己無力承擔,在到克勞寧家之后,善良的她最終向克勞寧夫人說出了實情,最后留了一封信給羅依后便離開了。
羅依找到了凱蒂,并知道了一切,羅依決心要找到瑪拉,但未如愿。絕望的瑪拉獨立在滑鐵盧橋上,面對一隊軍用卡車,她迎上前去……在人群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著手提包和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
看完這個影片,早已滿面淚留。如眾多影評人所言:“女主人公不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愛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在淚光中,回憶著電影中的一幕幕,我突然想到,這一切的結局,只因為女主人公做錯了一件事情。在我看來,就是這一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讓她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故事的悲劇。
當她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了羅依陣亡的消息時,她的愛是那么的脆弱,她拒絕接受克寧勞夫人的幫助,違背了羅依走之前的叮囑。她的愛沒能戰勝感性,戰勝死亡。要知道一個心中強烈牽掛和愛的人是不會輕易死在戰場上的。即使羅依死了,她該做的不是逃避,不是離開羅依的一切,相反的,羅依是克寧勞家獨子,羅依死了,作為羅依準妻子的瑪拉應該去安慰和照顧羅依的家人,共同期待也相互扶持。而就是瑪拉這個“拒絕”的決定,讓一切都不對了。
當在車站招攬生意的瑪拉,見到“已死”的羅依時,一切都已經晚了。當兩人緊緊相擁時,瑪拉滑落的晶瑩的淚滴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喜悅、激動,摻雜的還有悔恨、無奈。正因為如此,自此至影片終,這淚都未曾離開瑪拉的雙眸。面對羅依的再一次求婚,瑪拉的心中比喜悅更多的卻是撕心裂肺的痛,而一切又錯在那一時。假如瑪拉能夠愛得更加堅定,她能夠聽從羅依的,放下包袱與克勞寧夫人一起生活,那么當羅依“死而復生”時,那么一切都會是美好的,結局也就成了另一個美好的開始。
無論悲喜,電影,是源于現實而又高于現實,在這高于現實的電影中,卻也不乏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實。
魂斷藍橋的影片評價
《魂斷藍橋》被譽為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愛情影片之一,是一部蕩氣回腸的愛情經典之作(搜狐網評) 。作為一部風靡全球的好萊塢愛情故事片,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愛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恒使人心馳神往。影片的內容傳奇,文藝氣息濃厚,具有極高的催淚效果(新浪網評) 。而片中根據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改編的主題音樂也被稱為電影歌曲的典范,并且廣為流傳(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文藝廣播評) 。
《魂斷藍橋》一直為廣大觀眾喜愛并在評論界備受贊揚,原因就在于它向人們描述了一個悲壯的愛情故事,并調動了豐富的電影藝術手段把內容表現得高雅脫俗且哀婉動人。它的成功,不僅僅是向人們展示了愛的真諦,更重要的是向人們昭示了和平的寶貴和戰爭的罪惡。讓觀眾在灑下眼淚的同時,深思戰爭的可惡及陳腐觀念對愛情的摧殘(新浪網評) 。
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愛情主題,羅依和瑪拉相愛,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影片通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愛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傷情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删褪沁@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凄美讓觀眾為之心痛(新浪網評) 。
影片的表現手法之簡煉也是少見的?,斃黄葴S落街頭賣身,她的行為是丑陋的;瑪拉因自卑而自殺,其后果是難看的。然而從本質上講,瑪拉是純潔的、羞怯的、美好的,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攝了她在滑鐵盧橋上獨倚欄桿對著陌生人的勉強一笑及卡車過后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兩個鏡頭,來暗寓她的淪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對她的賣身生涯和自殺后血肉模糊的慘狀都簡單帶過(新浪網評) 。
《魂斷藍橋》是西方電影在東方獲得成功的典范。影片以其纏綿悱惻的悲劇情節、演員們細膩的表演、感人至深的情感效應,打動著感情細膩的東方人(影評人羅遠和評) ?!痘陻嗨{橋》在中國上映后感動了很多的電影觀眾,以致于引起國外學者的驚嘆與好奇,稱之為特有的“中國現象”。在中國國內學者的研究中,有人認為片中瑪拉和羅伊是典型的佳人與才子的組合,而瑪拉對于貞潔的理解以及西方社會中的門第觀念,都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觀眾的觀念和價值取向不謀而合(《南國都市報》評) 。
誰能幫我寫一篇《魂斷藍橋》英文觀后感,100字左右的
范文:
Waterloo Bridge is a classic. Few actors, simple plot,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friendship and time.。
《魂斷藍橋》是經典電影。不多的演員,簡單的情節,詮釋著愛情和友情與時間的關系。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lov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ime, only about the moment of meeting whether love, only about getting along with each moment of eyes only each other. A disastrous encounter breeds a lifetime of emotional sustenance, life and death together.。
愛情的深度與廣度與時間無關,只關乎相遇的那一秒是否傾情,只關乎相處的每一刻是否眼里只有對方。災難的一次邂逅滋生了一生的情感寄托,生死相許。
And friendship, friendship needs time to precipitate and accompany day and night, the length of time ferments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friendship. Friendship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omance, blood, and decoration.。
而友情,友情需要時間的沉淀與日夜的相伴,時間的長度醞釀了友情的深度和廣度。友情,無關風月,無關血緣,無關修飾。
A lifelong friend a lifelong friend. Share every feeling in life, sour, sweet, bitter, hot, happiness, sadness, body, soul together, you know and I know.。
一生的知己一世的朋友。分享生命中的每一種感受,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軀體的相伴,心靈的相守,你知我懂。
Myra, life is short, but life is rich. It is enough to have a gorgeous love and a bosom friend.。
瑪拉,生命雖短暫,但一生很豐富,收獲了絢爛愛情,更是擁有了生死知己,足矣。
誰能給我《魂斷藍橋》的英文影評?
Waterloo Bridge (1940) - full review!。
Directed by Mervyn LeRoy, based on Robert Sherwood's play, with a screenplay by S.N. Behrman, Hans Rameau, and George Froeschel, this classic, tear-jerking wartime love story, starring Robert Taylor and Vivien Leigh (reportedly her favorite), was Oscar nominated for its B&W Cinematography and Original Musical Score.。
Leigh plays a melancholy dancer, Myra, who meets soldier Roy Cronin (Taylor) during an air raid in World War I London, just before he's to be shipped off to the front. Given a 48 hour leave, the carefree & romantic Roy, captivated by her beauty, sweeps Myra off her feet until she too (for the first time in her life?) is optimistic about their future. He receives permission from his uncle the Duke ( C. Aubrey Smith) to marry her. Unfortunately, per some red tape, they are unable to wed before Roy must leave for France. Myra attempts to return to the ballet, but her stern taskmaster (Maria Ouspenskaya) refuses to accept her back into the company, and fires fellow dancer Kitty (Virginia Field) for her outburst in support of her friend.。
Myra and Kitty take an apartment together where they struggle to make ends meet until Roy's mother, Lady Margaret (Lucile Watson), who had been working with the Red Cross, is able to come for a visit. Just before this meeting, however, Myra reads Roy's name on a casualty list in the newspaper. Stunned and in shock, Myra is unable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her would-be future mother-in-law (why wouldn't she share with her what she'd just read?!). After being consoled by the restaurant's hostess (Norma Varden, uncredited), Myra returns to Kitty who supports her financially during her depression by the only way a girl who can't find a job otherwise can. Soon, Myra comes out of her funk and realizes that Kitty has been selling herself to soldiers on leave. Naturally, she then joins this oldest profession herself. Tom Conway is the uncredited voice one hears as her first client.。
Later, as Myra is "greeting" the latest batch of soldiers arriving from the front at the train station, she sees Roy. Apparently, there was a reporting error made when he'd lost his dog tags. Ignorant of what's transpired in her life, Roy is thrilled to see Myra and figures they'll just pick up where they left off. Promising never to leave her again, Roy insists on taking Myra to their country estate, to more properly introduce her to his family and friends. Though Myra struggles with what to tell Roy of her recent past, she also sees an opportunity to finally "make it" and promises Kitty, before she leaves, to set her up well when she returns.。
Though things do not go smoothly initially at the Cronin estate for Myra; some of the local families had hoped Roy would marry one of their daughters and are not very accepting of the newcomer from outside their caste. However, with help from Lady Margaret, who'd given her another chance per Roy's obvious love for Myra (and vice versa) and the Duke, who insists on a showy dance with her, Myra is accepted. It is at this point that Myra's conscience gets the best of her and she comes clean to Lady Margaret, whom she asks never to tell Roy. Myra then departs early the next morning, leaving Roy clueless.。
*** SPOILERS ***。
Of course, Roy must find out what happened to the love of his life. He returns to London where he finds Kitty. Convinced of his love for Myra, Kitty reveals the truth of Myra's nightlife to Roy by taking him on a search for her through one seedy bar after another. Meanwhile, Myra is on Waterloo Bridge, where she's seen giving up; she walks rapidly past several troop trucks as they drive by before she throws herself under the wheels of one of them. The film ends with (now) Colonel Roy, many years later at the beginning of World War II, fingering the good luck charm Myra had once given him.。
http://www.classicfilmguide.com/index.php?s=other_reviews&item=197。
魂斷藍橋中瑪拉和凱蒂的友情影評
《魂斷藍橋》女主人公瑪拉擁有對前線戀人洛伊無盡的思念和最忠貞不二的愛,但卻在自己心中的枷鎖的拷問下,用藍橋大霧中紅十字車隊那無情車輪下冰冷的尸體,褪去內心永久的不安和恐懼! 男主人公洛伊在瞬間黯然老去,他是否知道這其中還有那枚徽章的陰影,當他再次走過藍橋時,那腳下的鮮血是否已經凝固到無有一絲的靈氣,向來世間的愛都不是用相守去詮釋,可那一閃而過的真情卻能一直溫存在藍橋的上空,目送洛伊上尉的消逝。 凱蒂是美好的,至少在我的心中。 是她讓友誼天長地久,當然也是她,潛在地送走了自己為之犧牲的朋友的靈魂,或許我們無權對那個年代的人們評頭論足,兩個無助的女兒家,一朝從天鵝湖中的圣使落塵人間,他們除了自己的身體之外,還能有什么值得那時骯臟的世界貪婪的東西? 面對友誼凱蒂有無畏的勇氣,而在面對友誼存在的生活時,她是那么的無助而無私,寧愿用女兒家最珍貴的處子之身換回友誼所需的物質,當她們相擁而泣時,上帝應該看見她們的堅貞不渝,且不論是對愛情還是友情。 農夫鋤下余生的維納斯因為殘缺所以才變得更加完美,二戰背景下的凱蒂和瑪拉也是完美的,她們是游出了天鵝湖的天使,真實地存在,渴望地追求,撕心地割舍………… 瑪拉走了,瑪拉解脫了,那個心中永遠的枷鎖也隨她去了,而凱蒂或許會開始自己的新生,也或許還會用自己脆弱的身體換回疲憊生存的價值,但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如歌一樣的友誼——天長地久。 洛伊再次走上滑鐵盧橋時,已經是須白如發,英姿煥發的容貌取而代之的是滄桑一臉和滿眼無盡的自責無盡的思念無盡的依戀………… 滑鐵盧的上空仍舊是綿綿不絕的霧,永遠纏繞一段不解的愛和未了的情,而在橋的那頭,車站里依然是煙迷霧漫! “無言到面前,與君份杯水,清中有濃意,流出心底醉,不論冤與緣,莫說蝴蝶夢,還你此生此世、今生前世,雙雙飛過萬水千山去?!? 這是中國最感人的話語,送給已經遠去的瑪拉,也送給那個有情人洛伊!
從文學元素鑒賞《魂斷藍橋》。要200字左右。
魂斷藍橋》是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戰爭體裁愛情故事片。它描繪了發生在滑鐵盧橋上那段凄美絕倫的愛情頌歌。影片雖然沒有氣勢磅礴的場面,沒有色彩斑斕的畫面,沒有撲簌迷離的懸念,但卻以它獨特的視角,純熟的表現技巧向觀眾展現了那近似回憶般朦朧的愛情悲歌。影片情節雖然簡單,但卻有一種凄美的感人力量。畫面雖為黑白,但場景與畫面的處理明了而唯美,使黑白的效果更添悲劇色彩和經典的味道。下面我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體會與看法。
一、蒙太奇手法的巧妙運用
在這部影片中主要體現了交叉蒙太奇和重復蒙太奇手法的運用。一部電影的經典往往在于它的經典鏡頭、場景給觀眾的深刻印象。而對于《魂斷藍橋》而言,最經典鏡頭莫過于影片的結尾?,斃袂榛秀钡貋淼交F盧橋上,獨自倚著欄桿,眼神呆滯。一隊軍用卡車隆隆開來,瑪拉平靜地迎著卡車走去,任憑車燈在臉上照耀……此時,鏡頭在瑪拉的臉和卡車頭之間不停地切換,不需要語言與文字的任何說明,這種交叉蒙太奇手法加上黑白影片獨特的沉重感,構成了緊張的氣氛和強烈的節奏感,使人明確的感覺到了瑪拉的命運。在人群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另一方面,就是重復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在影片中,“吉祥符”先后六次重復出現,它既是瑪拉和羅依的愛情信物,又是瑪拉命運的見證。吉祥符本應有保佑的作用,但它并沒能改變戰爭對男女主人公愛情和命運的摧殘,在瑪拉離去的時候,陪伴身邊的只有那個象牙雕的吉祥符,這種強烈的對比更深化了影片的主題。
二、極富感染力的配樂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和《過去的好時光》分別為該片的片頭和片尾曲,并且在劇中多次出現。其中《天鵝湖》主要表現主角瑪拉的天生麗質和高貴,在開頭和跳芭蕾舞時均有出現,悠揚的樂聲中透露出絲絲悲悵,也暗示了瑪拉的悲慘結局。而《過去的好時光》在如今本是表達友誼的歌曲,但在本片中卻是以悲傷的格調出現,每逢男女主角分別或出現挫折都作為背景音樂出現。特別是結局,在凄婉的樂曲中,瑪拉帶著悲傷離去了,使得她的不幸命運在此刻更顯震撼。觀眾的情感也在悲慘的聲畫中得到強烈感染。
三、巧妙的情節安排
影片開頭,白發蒼蒼的洛伊來到滑鐵魯橋,手拿護身符憑吊逝去的情人,20年前的那一幕又浮現眼前。一開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給觀眾埋了傷感的伏筆。隨后,鏡頭慢慢切換到20年前英姿颯爽的洛伊。在橋上,洛伊偶遇美麗的女主角瑪拉,然后向其他愛情故事一樣,他們相識、相愛了,令人看著很欣慰。
可是,幸福并沒能一直持續下去。當洛伊在即將結婚的當天突然收到出征的命令,瑪拉不惜缺席演出趕到車站卻沒能趕上與情人好好道別。返回后,嚴厲的劇團經理還開除了她。影片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從喜到悲逐漸渲染的過渡。
之后,瑪拉的在報刊上看到洛伊的死訊成了她命運的徹底轉折,流落妓女,漂泊生活,即使在車站意外重逢洛伊,卻也因自己的失足而不能和他在一起。至最后,瑪拉結束了生命。然后,伴隨著《過去的好時光》的樂聲,年老洛伊悲傷的眼神又重現幕前。至此,全片情節從悲到喜,到漸悲再到大悲的情感線路便呈現出來。全劇情節不算復雜難懂,卻時時調動著觀眾的情緒。
四、思想的共鳴性
《魂斷藍橋》雖為外國影片,但卻大受全球歡迎,我覺得這與其透露的東方人的許多傳統心理分不開。例如瑪拉淪為妓女后不敢將實情告訴洛伊的母親,只說是已經有了另一個男人。后來瑪拉知道洛伊不嫌棄,也認為自己辜負不起,只能一死求解脫。這種強烈的處女貞操觀念令許多現代的西方人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在中國,影片中那種忠貞不渝的愛情觀卻與傳統的貞潔觀念相吻合。
還有,戰亂中的愛情片有著其感人至深的情感效應,能感動感情細膩的東方人,這也是該片能在東方廣受歡迎的原由。影片中對社會階級也有涉及,對戰爭和社會的深層原因有一定的揭示。而這也與傳統的寓教于影片,反對階級剝削的中國戰爭片有著一定的相似性,易于讓觀眾接受。
五、演員的精湛演技
銀幕上的人物形象,需要通過演員的創造體現出來,而一個演技高超的演員,不但貼合劇本情節與內容的需要,更會將人物個性鮮明地表現出來,表演自然而充滿感染力。這部影片的成功與演員們的精湛演出是分不開的。
女主人公的扮演者費雯麗是一位天才女演員,繼《亂世佳人》之后,又用細膩手法準確表達了瑪拉這個悲劇人物的內心的各種復雜感情,使影片進入一個又一個戲劇性高潮。她那古典美的外貌與精湛絕倫的演技令人嘆服。
而飾演洛伊的美國“英俊小生”羅伯特"泰勒,他的表演真摯動人,塑造了一個癡情男子的形象。那種翩翩君子,溫文爾雅的大將風度也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那簇略顯輕佻的唇上小胡子,與年輕時洛伊的風流倜儻的性格相當契合。而洛伊年老和年輕時心境與外貌的迥異也令觀眾們驚嘆。
總而言之,《魂斷藍橋》的成功在于能牢牢抓住觀眾的心理特點。無論是情節的設計安排、演員的精湛表演,還是鏡頭、配樂的巧妙運用,都能調動觀眾的情緒,感染著觀眾,讓觀眾產生共鳴,我想這也是這部影片之所以能經久不衰的原因。
《傲慢與偏見》、《 家》、《流浪者》、《魂斷藍橋》、《百萬英鎊》的影評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以下是簡.奧斯丁這部名作的賞析。(其實相當于讀書筆記) 。
賞析篇:
奧斯丁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后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從小說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于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并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在《傲慢與偏見》中,奧斯丁還寫了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和女友的婚事,這些都是陪襯,用來與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對照。如夏綠蒂和柯林斯盡管婚后過著舒適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之間沒有愛情,這種婚姻實際上是掩蓋在華麗外衣下的社會悲劇。
奧斯丁的小說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為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煉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內容篇:
全書的主要情節是圍繞在擁有五個千金女兒的班耐特一家人,雖然他們一家人家境并不是非常富有,也無任何顯赫的社會地位,但班耐特太太卻處心積慮想替五個女兒尋找到和上流社會的貴族聯婚的機會,而美麗而善良的大女兒琴恩,和機智勇敢的二女兒莉琪,她們置身在整個附庸風雅、貴氣逼人的上流生活圈中,仍執著面對自我,并勇於維護自尊,卻也因而喪失了對真愛的判斷和實情的追求,以致忽視了優柔溫文的賓格利和恃才傲物的達希,在撲朔迷離的形勢中所表現出的難得摯情。
然而就在重重誤解、心機、成見與持續華麗表面生活的遮掩下,擋不住的愛情仍如結晶的璞玉一般,終究不能不脫穎而出,傲慢與偏見的人性兩貌,在種種環環相扣的沖突中清晰的突出,作者以她圓潤、敏銳、幽默而細致的筆觸,十足蕩氣回腸的描繪這一群人的恩怨愛恨。
此書另一特色就是所有主人翁活動性,以達希為例,他是個不受人喜愛的傲慢男人,他向來亦不屑周圍膚淺的人際關系,此種僵化的對立就在他終於為莉琪動心的那一刻起了劇變,他在壓抑多時之后決定勇敢示愛,不意卻遭受毫無情面可言的拒絕,對他來說,傲慢也許有理,偏見卻是無情,此兩者交之而產生的沖擊在所難免,這種「沖擊」可稱為The Shock Of Recognition(認知之沖擊),達希與莉琪形同水火的命運,掙扎在其他事件接連的失序演出,達希痛定思痛,而有了劇力萬均峰回路轉,這種「認知」的功夫,往往就是小說人物中主角人物的再生,一個人物之所以能夠生動,在性格上必有無法測度的地方(Incalculability)。
所謂無法測度,就是小說人物的「認知」、「權變」和成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推動力,大多數生動的小說人物都是經由這種「長大」(Growth)過程的,莉琪飽嘗自己對人偏見所產生下的苦果便是一例,當然,愛情能使人盲目,也能使人清醒而重新出發,達希和莉琪當屬幸運的后者了。
「傲慢與偏見」雖是一出閃爍著斗智意味的愛情輕喜劇,實則說明了人必須行動和自省才有希望,人的尊嚴絕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行動和自省中淬煉獲得,透過理性的行動,把人類的王國建立得具有一個心靈價值的模式,以與物質俗世有別。大體上,人的生存沒有意義,但從小體上看,人本身的行動卻深具意義,即使只是兒女私情的往來。
思考篇:
這本著作距離我們已經有二百年左右的歷史,但在作者珍?奧斯汀的筆下,我們可以感覺到,雖然它的內容是那麼的平凡,但讓我們有種身在其境的感覺,同時有種非要一次把整本書看完的欲望。有人認為,文學作品嚴格來說是不能翻譯的,因為這些文字組成的完美,一旦經過他人的更改,所有原創性的精華必定只剩輪廓,其實各國文化天生差異的可愛之處亦正式在此,因為要人人精通各國文字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翻譯」於是成了文化中的文化,它使得文學本身除了土壤性,更具備了共通性,甚至突破時空的隔閡,拉近歷史與地理的先天距離,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而「傲慢與偏見」正是透過翻譯才能讓我們得以閱讀這樣的一本的好書。以下是個人閱讀本書之后所思考到的幾個問題,在此提出分享:
1.當莉琪一開始遇見達希時,便對他那種驕傲、愛挑剔、自大的態度感到不滿,雖然后來是因為威肯的污陷,使得達希不得已將事實全盤扥出,莉琪才真正了解達希的真正為人。我們是否也常常因為對某人的第一印象,而將其定位為他就是那樣的人……等等,這是一般人的通病,人要學習了解整個事實再作決定的習慣才是。
2.達希向來就不屑周圍膚淺的人際關系,直到他遇到了莉琪才真正改變了他的方式,當然他并不是個只重視金錢跟地位的人,只是他本身的個性使然,如果他沒遇到他真正喜歡的人,他的個性有可能就這樣繼續下去,這樣的他會不會很痛苦?
3.琴恩是個非常善良,任何事情都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著想的人,這樣的人雖然是很受大家的歡迎,但凡事都只往好處想,會不會有些不切實際,與真實的人生不合?
為了愛,他不顧一切地和她在一起,為了愛,她義無反顧地迎向駛向她的汽車……看完電影《魂斷藍橋》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故事情節感染了,被羅依和瑪拉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深深感動了。
盧卡契曾說過,每一種偉大藝術,它的目標都是要提供一幅現實的畫面。的確如此。曾風迷全球半個世紀的愛情經典劇《魂斷藍橋》圍繞著男女主角的悲劇愛情這一軸心,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戰爭的、經濟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畫卷?!痘陻嗨{橋》的內容傳奇,文藝氣息濃厚,具有極高的催淚效果,它成功,向人們展示了愛的真諦。
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愛情主題,羅依和瑪拉相愛,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斃梢圆活欁约旱奈璧甘聵I,為了見羅依而誤場;羅依對瑪拉一見鐘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馬上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愿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后為了維護羅依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她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影片通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愛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傷情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删褪沁@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凄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有的只是小橋流水般優美的意境,有的只是從劇中人發絲間、明眸間、手指間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愛情的執著和堅貞的信念。本來是一段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卻如鏡花水月一般以悲劇結尾…此情可待成追憶…這不能不在廣大觀眾中間產生共鳴。
《魂斷藍橋》做為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一部蕩氣回腸的愛情經典之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愛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恒使人心馳神往……
在不相信愛情的今天,有誰還可以為愛而舍棄自己的生命?渴望永恒愛情的現代人可以為《魂斷藍橋》感受那天長地久的愛意。我們應當從這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中感受愛的春天,對愛的矢志不渝。
馬克吐溫著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面容。
《百萬英鎊》是講一個貧窮、誠實的人,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對兄弟的信,信里面送給了他一百萬英鎊。原來這對兄弟打了一個賭,賭如果一個貧窮、誠實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萬英鎊,他會有怎樣的結果?哥哥認為他會餓死,因為他無法證明這些錢是他自己的,會受到別人的懷疑,連銀行都不會讓他存錢。弟弟則認為他會過得很好,于是他們兄弟倆將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借給了這個貧窮的人,并出國呆了三十天。沒想到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拼命地拉攏他,從免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一個個像乞丐一樣討好他,并不斷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還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最后還從兩兄弟那兒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過著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看到這兒,我很羨慕這位如此“幸運”的主人公,但同時我又想:人們之所以討好他,不就是因為當時人們太看重金錢了嗎?拜金主義是可恥的,不勞而獲更不應該!金錢不是萬能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文章來源:http://www.hawaiiaqua.com/qk7c1vhl.html